烏金報報
:: ::
【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亮點案例
發布日期:2025/10/23

圖一、露天曝曬的菱角殼
官田區是台灣「菱角」的主要產地,佔我國總產量八成。然而每年超過上千噸的大量廢棄菱角殼,棄置焚燒除了造成焚化廠的困擾,也成為當地環保的頭痛議題。
那顆炭國際創辦人李政憲初始的起心動念,便是思考該如何以友善環境、永續循環的方式賦予廢棄物新生命?公司成立後,他與團隊結合了產業、學校、政府及社區共同投入研究,開發出節能且高效率的「炭化製程」,成功將菱角殼炭化成符合歐洲生物炭認證(EBC)及國際生物炭倡議組織(IBI)規範的「菱殼炭」材料。
「廢物再利用,垃圾變烏金!」
菱殼炭具備多孔性結構及高表面積特性,此特性有助淨化空氣、改善土壤及淨化水質功能,應用也相當廣泛。此外,每1公斤生物炭的產生意味著減少2.93公斤的碳排放,因此當生物炭的需求被廣泛應用背後所帶來的是減緩全球氣候變遷下的固碳減碳效益。

那顆炭將菱殼炭製成吸附包用於復康巴士車上的空氣淨化,換發回收後再應用至官田地區的菱角田水質淨化,最後結合官田地區的菱稻耕作特色,將菱殼炭回到土壤中作為保濕保肥的介質使用。
這種在地生產在地應用的模式,於當地社區成功實踐空氣(復康巴士淨化)→水質(菱角田淨化)→土壤(稻米耕種)的循環,不只將農廢轉成烏金,減少長途運輸的碳足跡,更達成固碳效益的最終站,打造屬於在地的循環經濟模式。
「循環經濟的領導品牌」

圖二、那顆炭將廢棄菱角殼轉化成烏金菱殼炭
以成為「循環經濟」領導品牌作為目標願景,那顆炭從臺南官田出發,以低能耗、高效率的碳化技術成功解決在地農業廢棄物問題,迄今已形成地方特色產業-菱殼炭生產事業體。
然而公司想解決的議題,不僅僅是菱角。舉凡椰子殼、稻殼、木屑、果樹修枝、咖啡渣…皆可製作生物炭,因此那顆炭與經濟部水利署、中研院進行合作,協助處理包括外來種銀合歡、紅樹林、狼尾草等樹種,透過從在地出發,一步一腳印地累積各類問題解決方案與數據庫資料。
「與高科大淨零永續加速器的合作」
因應全球走向環境永續的顯學,那顆炭於2023加入高雄科技大學創新育成中心的淨零永續加速器,透過加速器鏈結大南方的產、官、學、研資源,也呼應大高雄推動減碳典範城市過程中,所設立的減碳目標。透過加速過程,開發產品品項、建立數據庫、建立品牌形象,並積極促成與大企業的合作,成功將其產品導入供應鏈。
同時,也透過加速器推薦,進行投資人募資,並受邀至國際進行參展與商務交流(日本、泰國、越南...等),了解各國在地法規與需求,透過經驗分享,修正企業自身的市場定位與產業角色。
「困境與挑戰就像打怪破關」
作為成長中的企業,那顆炭亦面臨其他新創在商業模式調整及擴展營運規模的挑戰。尤其新創公司組織較精簡,如何經由與政府、地方單位合作,鏈結能量以解決問題;並透過與大企業攜手,共同落實企業永續策略,並讓自身品牌價值讓更多人看見。此這過程都像是打怪破關的流程,亟需專注地投入專業、誠意、耐力,一關一關地解決處理。
從「生活、生命、生產、生態」等面向著手,本著提倡並實踐友善環境的信念,那顆炭國際希望打造獨一無二的品牌,因為我們深信「產業模式改變」才是讓生態永續最根本的方法,能為政府、企業、環境打造共好的價值。

圖三、公司應用菱殼炭多孔性結構,製作出火山擴香石

圖四、高科大推薦參與2024日本北九州市府新創商務參訪交流活動

圖五、榮獲數位發展部113年創業歸故里創新創業競賽服務推廣